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库

探索及深究环境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改革方法

2019-03-29

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等关键性条例的出台,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环境工程作为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专业,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各个环境学科的教学实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将教学与实践结合,如何将传统的学科与新兴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已经是环境工程不可回避的问题。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是环境工程的核心课程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创新性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不能学以致用等问题,本文将从如何改进这些问题出发,对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从人才质量的现状看,当前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其毕业生基础理论和研究能力不如一流高水平大学,而实践动手能力又不如高职高专院校。因此提出了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而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教什么怎么教两个方面。1“. 教什么。针对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首先提出教什么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理论和实践。理论即书本知识,当前理论教学缺乏创新,一方面是教材的创新,一般选择教材时会选择比较权威的教材,但是这些版本更新慢,各种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日新月异,而课堂所采用的教材与当前实际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另一方面是课堂内容的枯燥乏味,教师在课堂仅仅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容易使学生缺乏兴趣与积极性,而且大多是单一的中文教学,很少采用双语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关于实践方面大多采用实验室实验的方法或校外实习等进行实践,比如进行厌氧堆肥、沼气发酵等,而且实验条件有限,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由于课时限制,校外实践则是以参观实习的方式进行,比如参观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等,学生只能做到基本认识,但如果把他们放在真正的岗位上,则不能完成该岗位的工作。

  2“. 怎么教。关于怎么教的问题,首先是课程的时间安排。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数学、化学、制图、机械、生物、水文、地质等多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这种专业课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累积,因此课程开设不宜过早。其次是教学手段,多数采用老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这种方式太过于被动单一,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降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求知欲,同时教师也不能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由于课程的综合性,当涉及到一些处理的工程、工艺流程时,教师也不可能完全接触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只能通过书本或者幻灯片进行教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最后就是考核方式,一般考核是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其中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这就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单纯地靠死记硬背的东西虽然在书面考试的时候可以蒙混过关,学生努力一点就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考过之后很快就会忘记,当这些知识真正用于实践的时候,又得重头再来,这是应试教育下本科生存在的最为可怕的问题。不进行改革创新,这种应试教育的弊端将永远无法消除。

  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改革探讨

  为了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与研究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以下将针对上文提出的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的改革方式。1.丰富教学内容,注重课外实践。所谓的丰富教学内容,首先不是增加课程学习的内容,反而首先对书本学习内容进行删减,去除烦琐的工程原理和计算部分,重点关注实用性的章节,增加热门的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在课程中期开展两个课时的关于固体废弃物前沿技术讲座,可以请这方面研究方向的老师或者研究生介绍国内外最新处理与处置技术。关于课程实验,不用在课程结束时集中进行,可以在授课期间最好是在学习关于实验章节时进行实验,可以采取分批次的方式进行,保证每个人可以参与。在课程学习期间,可以增加校外调查环节,比如在学习生活垃圾的处理流程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分组用一天时间跟踪这个垃圾处理流程,从生活垃圾的起点到垃圾的中转,最后到垃圾的处理,通过这种形式的调查,一方面可以显著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不用在枯燥的课堂学习而增加学习兴趣。2.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作为环境工程的核心课程,涉及数学、化学、制图、机械、生物、水文、地质等多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因此在安排学生选课实践上要严格要求,设置在大学三年级最为合适。一方面学生经过两年基础以及部分专业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知识,这时候学习起来不会吃力,而且实验方面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在此阶段学习专业课程并可以快速运用于实践中,对之后大四阶段的工作实习会有很大的助益。

  3.变革教学手段,提升课堂兴趣。如今各大高校的传统的枯燥的板书教学已经被更为方便的幻灯片教学取代,但是正如板书教学一样,普及的幻灯片教学难免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经常有学生向老师拷取幻灯片,这样就可以不用在课堂认真听讲甚至逃课,认为只要经过考前复习等就可以轻松考试过关,这种现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最不想见到的现象,也是教育的失败之处。此外,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授课模式需要进行适当创新性调整,可以进行学生讲授,老师指导。将学生进行45人分组,每一组负责一个章节,对该章节所述内容进行总结整理,并课外查找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该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制作成幻灯片,在章节结束后,用半个课时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幻灯片演讲,老师和其他学生可以进行提问,并对该小组表现进行打分,该成绩可以按百分比计入平时成绩。一方面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幻灯片的制作、文献的查找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改变枯燥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4.成绩综合考核。应试教育最显著的表现就在于其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破除应试教育机制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应该从考核的方式开始,改变了考核方式的侧重点,学生才会改变学习一门专业课程的目的,不再为了考试而学习。传统的考核方式,考试成绩一般占比70%—80%,其余20%—30%部分则为平时成绩。考试内容一般包括选择、填空、判断、简答和论述,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和上课表现以及实验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太多的弊端,我们需要探索真正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并运用的综合能力的考核方式,尝试对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调整:降低卷面考试在总成绩的占比,控制在50%左右,提高平时成绩的占比至30%,平时成绩增加学生课堂幻灯片演讲成绩,将实验成绩从平时成绩剥离,在总成绩中单独占比20%左右。对考试方式进行变革,可以采取试卷的方式或者答辩的方式进行,试卷考试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至50%以上,若采取答辩方式可以请本专业相关专家进行现场问答评分。

  三、结语

  通过对《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该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改进教学内容和手段,并优化考核体制。学生培养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作,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尝试着去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去改善现有的教与学,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找回密码

发送验证码

重置密码

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发送验证码

免费注册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第三方登录:

//